📢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比特幣區塊之爭五年後:反思、教訓與未來啓示
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的反思
近期,我閱讀了兩本記錄2010年代比特幣區塊大小之爭的歷史著作,分別代表了支持小區塊和大區塊的兩種觀點:
作爲親身經歷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這場爭論的人,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令我感到着迷。雖然我對大多數事件和雙方的敘述都很熟悉,但仍有一些有趣的細節是我之前不知道或已經遺忘的。當時我傾向於支持大區塊,盡管我是一個務實的中間派,反對極端的增長或絕對化的主張。那麼現在我是否仍然堅持當時的觀點呢?讓我們來看看。
小區塊派的觀點
根據Bier的敘述,小區塊派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比特幣是否應該通過硬分叉將區塊大小從1MB提高到更高的值?這樣可以讓比特幣處理更多交易、降低費用,但代價是增加運行和驗證節點的難度和成本。
小區塊派認爲,如果區塊變得很大,普通用戶將無法匿名運行節點,只有大型數據中心才能運行節點。他們更關心協議級別的決策如何影響這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協議變更(尤其是硬分叉)應該非常罕見,並需要用戶高度共識。
比特幣不應與支付處理商競爭,而應成爲一種全新的貨幣形式,不受中央組織和央行控制。如果比特幣開始擁有活躍的治理結構,或容易受到礦工、交易所等大玩家的操縱,就會失去這種獨特優勢。
小區塊派最不滿的是大區塊派經常試圖讓少數大玩家聚在一起推動變更,這與小區塊派的治理觀點背道而馳。
大區塊派的觀點
根據Ver的敘述,大區塊派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比特幣究竟應該是什麼?是數字黃金還是數字現金?他們認爲從一開始比特幣的願景就是數字現金。
大區塊派引用了中本聰的白皮書和論壇帖子,認爲應該逐步增加區塊大小。他們認爲從數字現金到數字黃金的轉變是由一小羣核心開發者決定的,然後強加給整個項目。
雖然小區塊派提出了閃電網絡等二層解決方案,但Ver認爲這些方案在實踐中存在嚴重不足。即使全面採用閃電網絡,最終還是需要增加區塊大小來容納數億用戶。而且閃電網絡的復雜性可能會推動用戶以中心化的方式使用它。
雙方的關鍵分歧
Ver和Bier對具體技術辯論的描述基本一致,但對更深層次問題的看法截然不同:
Bier認爲小區塊派代表用戶,反對少數強大的礦工和交易所控制網路。小區塊通過確保普通用戶可以運行節點來保持去中心化。
Ver認爲大區塊派代表用戶,反對少數自封的權威和風投支持的公司(如Blockstream)控制網路。大區塊通過確保用戶能負擔鏈上交易費用來保持去中心化。
Ver傾向於將惡意動機歸咎於小區塊派,而Bier則批評大區塊派能力不足。這反映了一個常見的政治比喻:"右派認爲左派天真,左派認爲右派邪惡"。
我的觀點
當時我傾向於支持大區塊派,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比特幣的初衷是數字現金,高昂的手續費可能扼殺這一用例。雖然二層解決方案理論上可行,但尚未經過充分測試。
小區塊派關於"用戶控制"的說法並不令人信服。他們從未明確定義"用戶"是誰或如何衡量用戶意願。
隔離見證作爲增加區塊大小的方案過於復雜。小區塊派形成了"軟分叉好,硬分叉壞"的教條,我對此強烈反對。
小區塊派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審查以強加他們的觀點,這是非常不妥的。
同時,我也對大區塊派的一些做法感到失望:
他們從未同意任何現實的區塊大小限制原則,甚至主張"區塊大小由市場決定",這是對"市場"概念的極端扭曲。
他們開始主張礦工應該控制比特幣,這一觀點存在明顯缺陷。
他們在技術實現上表現出明顯的無能,如代碼質量差、安全漏洞等。
一些主要支持者相信Craig Wright是中本聰的虛假聲明,這進一步損害了他們的可信度。
總的來說,我認爲大區塊派在核心問題上是正確的,但小區塊派在技術執行上犯的錯誤更少。這反映了一種常見的政治悲劇:一方壟斷了所有能力,但推動狹隘的觀點;另一方正確認識問題,但缺乏執行能力。我將其稱爲"單方面能力陷阱"。
反思與教訓
回顧這場爭論,有幾點值得反思:
雙方都忽視了新技術(如ZK-SNARKs)可能帶來的突破性解決方案。擁抱新技術可以緩解政治緊張,避免零和博弈。
比特幣生態系統是否能重新成爲技術前瞻的生態系統值得關注。最近Inscriptions和BitVM的發展爲二層解決方案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以太坊從比特幣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如注重客戶端多樣性、培養多元化生態系統等。
這場爭論爲未來的"數字國家"提供了重要啓示。反叛運動需要學會實際執行和建設,而不僅僅是空談。
我們需要找到更強大的方法來預防和擺脫單方面能力陷阱,平衡能力與價值觀。
總之,比特幣區塊大小之爭爲我們理解數字社區的治理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案例。通過分析其成功與失敗,我們可以爲未來的數字社會建設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