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Citi Institute发布"数字美元"研报。研报主要观点包括:2025年可能成为区块链在金融和公共部门应用的关键节点,这一趋势由监管变革推动。预测2030年稳定币总流通供应量在基本情形下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乐观情形下可能达到3.7万亿美元,悲观情形下约为5000亿美元。预计稳定币供应仍将以美元计价为主(约90%),而非美国国家则会推动本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美国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可能会推动对美国国债的新增需求,到2030年,稳定币发行方可能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之一。稳定币通过替代存款,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一定挑战。但也可能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新的服务机会。稳定币运作机制稳定币是一种通过与参考资产挂钩来维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稳定币发行方:负责通过持有等值基础资产来维持价格挂钩。区块链账本:记录交易,提供透明度和安全性。储备与抵押:确保每个代币都能按挂钩价值赎回。数字钱包提供商:允许用户存储、发送和接收代币。稳定币市场现状截至2025年4月,稳定币总流通供应量超过2300亿美元,同比增长54%。排名前两位的稳定币主导市场,市场份额超过90%,USDT居首,USDC次之。2025年Q1稳定币月交易量在6500-7000亿美元之间,约为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水平的两倍。支持加密生态系统是稳定币的主要应用场景。稳定币采用驱动因素实用优势: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可用。宏观需求:对冲通胀、促进金融包容。现有机构支持:银行和支付提供商的整合推动合法化。监管明确性:允许银行和金融服务业采用稳定币。用户体验:融入现有支付方式,推动普及。创新与效率:为传统银行存款增加新功能。稳定币市场规模预测Citi Institute预计,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基准情形为1.6万亿美元,乐观情形为3.7万亿美元,悲观情形为0.5万亿美元。预测基于以下因素:部分美元从纸币转向稳定币家庭和企业将部分短期流动性重新配置到稳定币公共加密货币市场的增长稳定币市场展望乐观情景: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1.5-2.0万亿美元,渗透到全球贸易支付、汇款和主流银行业务中。关键假设:有利监管环境市场参与者间的信任价值链收入合理分配广泛采用连接新旧基础设施的技术悲观情景:市场规模停滞在3000-5000亿美元,仅限于加密生态系统和特定跨境用例。潜在限制因素:稳定币储备故障或脱钩事件使用摩擦和成本央行数字货币竞争监管收紧主要应用场景加密货币交易:占稳定币使用量的50%左右。企业对企业支付:可能占20-25%。消费者汇款:可能占10-20%。机构交易和资本市场:可能占10-15%。银行间流动性和资金管理:可能不到10%。稳定币与传统金融稳定币市场可能出现类似银行卡行业的演变,包括新参与者加入和国家战略考量。许多国家可能继续专注于开发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国家战略自主权的工具。稳定币为银行带来机遇与挑战:机遇:新的商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点。挑战:可能影响银行存款和放贷能力。总体而言,稳定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监管环境、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技术发展将共同塑造这一新兴市场的未来格局。
Citi研报: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或达3.7万亿美元 监管框架将推动国债需求
2025年4月25日,Citi Institute发布"数字美元"研报。研报主要观点包括:
2025年可能成为区块链在金融和公共部门应用的关键节点,这一趋势由监管变革推动。
预测2030年稳定币总流通供应量在基本情形下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乐观情形下可能达到3.7万亿美元,悲观情形下约为5000亿美元。
预计稳定币供应仍将以美元计价为主(约90%),而非美国国家则会推动本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
美国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可能会推动对美国国债的新增需求,到2030年,稳定币发行方可能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之一。
稳定币通过替代存款,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一定挑战。但也可能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新的服务机会。
稳定币运作机制
稳定币是一种通过与参考资产挂钩来维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关键组成部分包括:
稳定币发行方:负责通过持有等值基础资产来维持价格挂钩。
区块链账本:记录交易,提供透明度和安全性。
储备与抵押:确保每个代币都能按挂钩价值赎回。
数字钱包提供商:允许用户存储、发送和接收代币。
稳定币市场现状
截至2025年4月,稳定币总流通供应量超过2300亿美元,同比增长54%。排名前两位的稳定币主导市场,市场份额超过90%,USDT居首,USDC次之。
2025年Q1稳定币月交易量在6500-7000亿美元之间,约为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水平的两倍。支持加密生态系统是稳定币的主要应用场景。
稳定币采用驱动因素
实用优势: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可用。
宏观需求:对冲通胀、促进金融包容。
现有机构支持:银行和支付提供商的整合推动合法化。
监管明确性:允许银行和金融服务业采用稳定币。
用户体验:融入现有支付方式,推动普及。
创新与效率:为传统银行存款增加新功能。
稳定币市场规模预测
Citi Institute预计,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基准情形为1.6万亿美元,乐观情形为3.7万亿美元,悲观情形为0.5万亿美元。
预测基于以下因素:
部分美元从纸币转向稳定币 家庭和企业将部分短期流动性重新配置到稳定币 公共加密货币市场的增长
稳定币市场展望
乐观情景: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1.5-2.0万亿美元,渗透到全球贸易支付、汇款和主流银行业务中。
关键假设: 有利监管环境 市场参与者间的信任 价值链收入合理分配 广泛采用连接新旧基础设施的技术
悲观情景:市场规模停滞在3000-5000亿美元,仅限于加密生态系统和特定跨境用例。
潜在限制因素: 稳定币储备故障或脱钩事件 使用摩擦和成本 央行数字货币竞争 监管收紧
主要应用场景
加密货币交易:占稳定币使用量的50%左右。 企业对企业支付:可能占20-25%。 消费者汇款:可能占10-20%。 机构交易和资本市场:可能占10-15%。 银行间流动性和资金管理:可能不到10%。
稳定币与传统金融
稳定币市场可能出现类似银行卡行业的演变,包括新参与者加入和国家战略考量。
许多国家可能继续专注于开发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国家战略自主权的工具。
稳定币为银行带来机遇与挑战:
机遇:新的商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点。 挑战:可能影响银行存款和放贷能力。
总体而言,稳定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监管环境、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技术发展将共同塑造这一新兴市场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