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nsys 的 Linea 集成了 Lido V3,以自动化质押桥接姨太

  • Linea 将自动质押桥接的姨太,使用 Lido V3 的 stVaults.
  • 用户在没有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赚取被动的姨太质押奖励。
  • 定于2025年10月启动,配备强大的安全保障。

在可能重塑以太坊第二层收益生成的举措中,由Consensys开发的以太坊扩展网络Linea已公布计划整合Lido V3的质押基础设施。

新功能称为Native Yield,将自动质押用户桥接到Linea的姨太,使DeFi参与者能够在无需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赚取以太坊原生质押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整合标志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传统激励模型的显著转变,提供了一种简化且可持续的收益生成方法,绕过了代币发行或高风险借贷协议的需要。

尽管官方发布定于2025年10月,但公告已经引发了关于其对姨太更广泛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讨论。

将闲置的姨太 (ETH) 转换为活跃的 DeFi 收益

Linea战略的核心是相信闲置在Layer 2网络上的姨太资本是一个错失的机会。

目前,桥接到大多数L2的姨太必须手动部署在DeFi协议中以产生收益。

然而,通过Native Yield,Linea旨在通过Lido V3的智能合约自动质押桥接姨太,从而颠覆该模型。

该系统不仅简化了用户的质押流程,还解决了Linea所称的困扰DeFi的更广泛问题:激励碎片化。

根据Linea的说法,目前在多个链上追逐高APR的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用户不断迁移流动性以获得短期收益。

Native Yield旨在通过生成来自姨太的权益证明共识的可持续3–5%的质押奖励,创造一个更稳定的环境。

基于Lido V3的stVaults和安全措施

该系统的技术基础在于 Lido V3 的 stVaults——为无信任质押而设计的非托管智能合约。

这些合约由Linea选定的节点运营商操作,提款密钥保存在安全合约中,而不是由任何中心化方持有。

此设计确保质押透明、无权限和安全。

为了保持资本效率,同时确保用户提款顺畅,Linea将实施流动性缓冲。

该缓冲区由未质押的姨太组成,以满足高额的提款需求。在需求超过缓冲区的时期,用户可能会收到stETH,这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该设计在保持用户资金有效的同时,最小化摩擦。

此外,该系统还采用了EIP-7002机制,在治理失败或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允许强制解除质押。

如果需要,系统可以使用“逃生舱”机制脱离DAO控制,为用户提供额外的保护层。

为了管理自动质押过程,Linea 引入了一个叫做原生收益操作员的角色。

该操作员负责监督质押流程并确保系统保持平衡。

然而,治理并不是集中式的。如果流动性阈值被突破或表现不佳,用户可以自行发起再平衡行动或触发提现。

这些内置的保护措施旨在使 Linea 的质押生态系统能够抵御操作挑战和治理攻击。

在智能合约风险和集中控制仍然是关键问题的领域,Linea 的架构因其主动的风险缓解措施而脱颖而出。

前方的道路

虽然许多L2依靠代币激励来吸引资本,但Linea正在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

通过提供可持续的、以太坊原生的收益,而无需代币发行或临时奖励,Linea相信它可以吸引长期资本。

这一转变可能会改善流动性深度和交易执行,从而使网络在DeFi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尽管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信服。Lido V3 的 stVaults 相对较新,尚未经过大规模测试。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像StakeWise V3 Vaults这样的更成熟的替代方案可能提供更安全的途径。

尽管如此,Linea仍然致力于其路线图,并没有表示在10月份的发布之前会有任何变化。

Linea的原生收益功能不仅仅是技术升级,它是重新定义以太坊第二层如何竞争流动性的战略努力。

通过结合质押基础设施、非托管设计和明确的治理框架,Linea 正在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安全的、为姨太生成收益的中心。

如果系统在吸引和保持流动性方面证明有效,Linea可能会确立自己作为最具资本效率和与Ethereum对齐的L2网络之一。

随着2025年10月的发布临近,所有的目光都将集中在这种大胆的方式是否能够在规模上同时提供性能和信任。

这篇文章《Consensys的Linea集成Lido V3以自动化质押桥接姨太》最早出现在CoinJournal上。

ETH-3.65%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