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IOSG:基礎設施完備下,消費者應用賽道的觀察與思考
作者|Max Wong @IOSG
TL;DR
引言
過去業界高度關注技術/基礎設施,專注於構建“軌道”——新的 Layer-1、擴容層、開發者工具和安全原語。驅動力是“技術爲王”的行業信條:只要技術夠好、夠創新,用戶自然會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看看 Berachain、SEI、Story Protocol 等項目,融資估值離譜,卻被吹捧爲“下一件大事”。
本輪週期中,隨着消費者應用項目登上聚光燈,討論已明確轉向“這些軌道究竟用來幹什麼”。當核心基礎設施達到“夠用”的成熟度、邊際提升趨於遞減,人才與資本開始追逐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產品——社交、遊戲、創作者、商業場景——向零售與日常用戶展示區塊鏈的價值。消費者應用市場本質是注意力經濟,這也使整個加密市場成爲敘事和注意力的戰場。
本洞察報告將探討:
總體市場背景
市場中的消費者應用類型
a. 已具 PMF 的賽道
b. 可借助加密軌道升級、最終達到 PMF 的賽道
敘事——爲什麼是現在?
本週期缺乏 2021 年級別的散戶 FOMO 與 NFT/Alt 炒作,加之宏觀環境收緊限制了 VC 和機構的資本投入,新流動性增長陷入“滯漲”局面。
▲ 穩定幣市值走勢圖
如上圖所示,2021-2022 年穩定幣總市值約增長 5 倍,而本輪(2023 下半年-2025)僅增長 2 倍。乍看之下似乎是有機且健康的穩步增長,但實際具有誤導性:當前市值僅比 2021 高點高 ~25 %,以 4 年維度看任何行業都屬低速。這還是在穩定幣迎來最明確監管順風、且出現強力挺幣總統的背景下。
資本流入增速顯著放緩,而且主要從 2025 年 1 月特朗普當選後才開始。至今,新資本並非投機或真正“活水”,更多是機構將 BTC/ETH 納入資產負債表,以及政府、企業擴大穩定幣支付所致。流動性並非因市場對新產品/解決方案的興趣,而是監管利好;這些資金非投機性,不會直接注入二級市場。這不是免費資本,也非散戶驅動,因此即便價格創高,行業仍未重現 2021 狂熱。
總體可類比 2001 年 .com 泡沫後,市場尋找下一增長方向——這一次方向將是消費者應用。過去的增長同樣由消費者應用驅動,只是產品是 NFT 和山寨幣,而非應用。
核心論斷
未來 5 年,加密市場將迎來由 Web2/散戶推動的第二波增長
市場成熟 → 關注真實用戶 + 收入 + PMF > 基礎設施 + 技術
Web2 一貫是注意力經濟(分發 > 技術);Web3 與 Web2 深度融合後亦會如此——B2C 應用將擴張整體市場
市場中的消費者應用類型
已達 PMF 的垂直賽道 – Crypto Coded
交易
Launchpad
InfoFi + 預測市場
此類賽道項目應被重點關注。
對比 :
缺乏實際用例的純技術/基礎設施已不再是出路。機構無法再依賴此類標的復制 2021 式超額收益。
從這些平台可見,多數更偏 Web3 原生,符合其加密功能定位。但也有傳統消費者賽道(見下文)被加密軌道顛覆並走向大衆。
可借“加密技術”升級並最終達到 PMF 的垂直賽道 – Web2 Coded
Web2⇄Web3 入金/出金 + DeFi 前端
隨着 Web2 用戶持續湧入 Web3,是時候出現一兩個所有人都用的主流方案,實現入金/出金並訪問 DeFi。眼下市場高度碎片化,用戶流程笨拙。
現狀之痛
支付巨頭正在搶灘
PMF 的畫像
一款全球超級應用,用戶可無縫入金/出金、界面簡潔,並在同一平台訪問全部 DeFi 功能。
目前最接近這一北極星的是 Robinhood:極簡 UI/UX,加之銀行與錢包集成;其可能是該賽道領跑者。
娛樂 / 媒體 / 社交
當下內容平台(YouTube, Twitch, Facebook)主要靠攫取用戶注意力並通過展示廣告賣給廣告主獲益。然而這一轉化鏈天生低效,在漏鬥的多階段損失潛在客戶。更關鍵的是,展示廣告“強插”內容,天然破壞 UX。
加密範式可徹底改寫並優化傳統 Web2 娛樂平台結構。
平台層解鎖:
在此新範式下,平台本身是分發渠道,而非變現產品。Web2 已有先例:Twitch → Amazon,Kick → Stake,Twitter → 會員訂閱 + GrokAI;Web3 亦見雛形,如 Parti 與 Pump.fun 直播。
用戶層解鎖
創作者層解鎖
爲何不是 AI 或遊戲?
目前 AI 消費應用仍偏早。需等到能真正實現“一鍵 DeFi/帳戶管理”的應用出現,才會迎來爆發;當前在安全與可行性基礎設施層面仍不足。
遊戲方面,鏈遊難以破圈,因核心用戶多爲“Farmer”、追逐金錢而非遊戲樂趣,留存低。但未來或有遊戲在底層隱性使用加密範式(如經濟、物品系統),而玩家/開發者關注點仍是可玩性——若 CSGO 曾用鏈上經濟,或許會非常成功。
就此而言,利用加密機制的小遊戲已有一定成功案例(Freysa、DFK、Axie)。
論點與框架
總體觀點:市場成熟 → 鏈間碎片化減少 → 少數“超級鏈”勝出 → 機構應押注這些超級鏈上的下一代消費者應用及其支撐基礎設施。
這一趨勢已在發生,活躍度正集中於少數鏈,而非分散在 100 多個 L2。
此處“超級鏈”指以消費者爲中心、優化速度與體驗的鏈,如 Solana、Hyperliquid、Monad、MegaETH。
類比:
如前所述,消費者應用可拆爲兩類重點:
普遍還需具備以下要素:
結語
消費者投資標的不必完全依賴差異化價值主張(雖然可以)。Snapchat 並非技術革命,而是把現有技術(聊天模塊、攝像 AIO)重新組合,創造新解鎖。因此以傳統基礎設施視角評估消費者標的是偏頗的;機構應考慮:該項目能否成爲好生意,並最終爲基金創造收益。
爲此,應評估:
基金已無法靠純基礎設施來驅動回報。並非說基礎設施不重要,而是它們在以敘事爲王的市場中必須擁有真實吸引力與用例,而非沒人關心的價值主張。總體而言,針對消費者標的,多數投資者過度“右偏”——過於字面地奉行“第一性原理”,而真正贏家往往憑藉更好的品牌與 UX——這些特質隱性卻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