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ALEO# 這個世代,除了「去中心化」這個大趨勢,更重要的是學會摒棄線性思維。而其中最危險的,就是「時間上的線性思維」。
時間的流逝是恆定的(這裏當然不談廣義或狹義相對論)。有人花數年埋頭打磨一個項目;也有人每天追趕下一秒剛上線的新幣。有人二十歲不到便自稱頂尖交易員;也有人剛過三十歲就說自己「老了」,跟不上幣圈變化。
我每次回大學分享,都覺得自己能分享的不多,因爲我走的不是一條線性的職業直路。如果同學們照本宣科地去實踐,結果多半是白費力氣。但現在回看,也正是這條非線性的路,才把我帶到了今天的 Gate。
三十歲那年決定去澳洲玩一年,卻是在二十九歲才趕上學會遊泳。在那裏學了潛水、衝浪。現在每次去到海邊,總是第一個跳下水的人。
十七歲時就拿着吉他,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和高山劇場吵吵鬧鬧地表演;四十歲之後才開始學鋼琴,就只學一首 Hans Zimmer 的《Day One》。(「不怕練一萬招的人,就怕一招練一萬遍的人。」)
四十多歲再次踩上滑板,爲 Gate 拍了個視頻;而我上一次玩滑板,已經是二十五年前。
二十二歲出版了第一本書,當時覺得寫書是件容易事;現在再寫書,反而有點力不從心。
二十五歲完成了一個半馬拉松,那時候其實是極度厭惡跑步;去年剛完成人生第一個馬拉松,卻開始有點享受長跑的樂趣。
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我都在殖民地下長大,從沒正式學過普通話。直到二十八歲後,才真正開始開口說中文。
三十歲以後斷斷續續在 Duolingo 上學了十年德語,前陣子剛去慕尼黑,發現除了 Guten Morgen 和 Danke,幾乎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但看得懂的詞倒是不少。我想,就算再花十年也只多學一點點,至少我還有三十年的時間可用。
2008 年誤打誤撞開始接觸搖擺舞,至今也十多年了。現在則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提起,怕市場部要我在 Gate 的活動中現場表演!
時間的流逝是恆定的,但時間軸上的勢頭、發展、機遇都是非線性的,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要跟着別人的步伐走。以學吉他爲例,小時候有的是時間,但現在有的是無數免費的教學視頻;再以人工智能爲例,有人說自己有二十年開發經驗,靠的是先行者優勢。但二十年前的 AI 和現在的 AI 已經完全不同,一個只有五年經驗的人,也可能比他們走得更遠。
幣圈更是如此:有人年輕時踩對賽道,早早實現財務自由,但缺乏實戰經驗,後勁不足;也有人這幾年才從投行、科企轉進來,卻靠着人生歷練與人脈,在圈內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對後來者不亢,對先來者不卑。
唯一讓我羨慕的,是年輕人一定能比我看得更遠的未來。除此之外,大家在時間軸上各自遊走,無分高低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