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的野蠻人:Wormhole攪局LayerZero父子團聚

最近,加密貨幣的跨鏈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LayerZero基金會想要用價值1.1億美元的代幣,把自己當初創造的跨鏈橋項目Stargate重新買回來。本來這事兒看起來挺順理成章的,畢竟是"父子團聚"嘛。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LayerZero的老對手Wormhole突然跳出來,說這個價格太低了,準備出更高的價錢來搶奪Stargate!一時間,這場內部收購變成了公開的競購大戰,讓我想起了電影《門口的野蠻人》。

這不僅僅是一樁簡單的收購案,它標志着加密行業正式進入了"並購時代"。以前大家主要拼技術、拼用戶,現在開始玩起了資本運作。更重要的是,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了DAO治理在真金白銀面前的真實表現,以及去中心化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的微妙平衡。

LAYERZERO爲什麼要"帶橋回家"?

要理解這場收購戰,我們得先搞清楚LayerZero和Stargate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Stargate就是LayerZero的"親兒子"。

血濃於水的父子關係

LayerZero定位自己是一個跨鏈的消息傳輸協議,想成爲區塊鏈的TCP/IP。它並不是專門針對跨鏈的資產轉移場景,例如以太坊DeFi項目通過LayerZero實現跨鏈治理投票,遊戲開發者用它同步多鏈遊戲狀態等。

2022年3月,LayerZero團隊推出了Stargate Finance,這是一個建立在LayerZero協議之上的跨鏈資產轉移應用。它聚焦最實用的資產跨鏈轉移場景,爲LayerZero生態引入了巨大的資金流和 用戶量。說白了,Stargate就是LayerZero技術實力的"樣板間",用來向市場展示自己的跨鏈技術有多牛。在這個版圖中,Stargate的地位獨一無二——它不僅是LayerZero團隊親手打造的核心產品,還是網路流量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是LayerZero的“前端產品”和“搖錢樹”。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是一家人,但LayerZero當初刻意讓Stargate保持了"獨立":有自己的DAO、自己的代幣STG、自己的治理結構。這在當時是出於合規考慮,也符合當時去中心化的潮流。但是,雖然名義上獨立,實際上Stargate基金會的董事會裏,一半成員都是LayerZero指派的。用社區的話說:"Stargate就是LayerZero,LayerZero就是Stargate"。

但是這種分離也埋下了今天收購的伏筆。

爲什麼偏偏是現在?

LayerZero選擇這個時候出手,主要有幾個考慮:

  • 業務爆發式增長:Stargate的數據非常亮眼。僅僅2025年7月,它的跨鏈交易量就達到了4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暴漲10倍!自上線以來,累計處理的跨鏈轉帳超過700億美元,其國庫資金高達約9200萬美元。這樣的成績讓LayerZero意識到,Stargate已經成爲跨鏈基礎設施的戰略要塞。特別是在本輪RWA、穩定幣熱潮中,對於高效、安全的跨鏈基礎設施的需求旺盛,LayerZero也認識到要在本輪RWA熱潮中佔據一席之地,就要牢牢抓住Stargate這個跨鏈界的明星產品。
  • 消除內耗,提高效率:雖然Stargate與LayerZero的管理層是高度重疊的,但是爲了體現自己對區塊鏈"去中心化"核心價值觀的尊重,"治理決策"這些表面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但是真投起票來,代幣分配上的不同造成立場分裂。LayerZero Labs曾多輪融資引入機構投資人(a16z、紅杉等),團隊和投資人佔有比例高;Stargate的STG最初通過拍賣售出部分,代幣分配更分散,散戶聲音更強一些。LayerZero的CEO Bryan Pellegrino直言不諱地說,管理兩個獨立的實體太麻煩了,各種日常小決策的協調成本讓團隊分心。不如合並,這樣可以"跑得更快,產品迭代更快"。
  • 抄底好時機:從投資角度看,現在收購Stargate簡直是抄底。STG代幣從2022年初的高點4.14美元,一路跌到現在的0.1-0.2美元區間,跌了95%以上。LayerZero給出的收購價每枚STG約0.1675美元,雖然略高於市價,但相比歷史高點簡直是白菜價。
  • 防範競爭威脅:LayerZero顯然不想讓自己培養的Stargate被別人搶走或者倒向競爭對手。事實證明,這個擔心不是多餘的——Wormhole的介入就是最好的證明。
  • 垂直整合:就像蘋果既做硬件又做系統一樣,收購Stargate相當於LayerZero要從"中立平台"轉向"垂直一體化"策略。LayerZero想要同時掌控底層協議和上層應用,將LayerZero從純通信協議升級爲通信+流動性綜合平台,在業務版圖上補齊關鍵一環。

1.1億美元:這個價格合理嗎?

LayerZero的收購方案看起來挺簡單:用1.1億美元等值的ZRO代幣,按照1 STG = 0.08634 ZRO的比例,把所有STG代幣換掉。一旦收購完成,Stargate DAO就解散,STG退出歷史舞臺,Stargate未來的所有收入都用來回購ZRO代幣。

估值爭議的核心

但是這個報價一公布,就引發了"價格太低"的質疑聲。爲什麼這麼說呢?

Wormhole在Stargate社群中發表公開信,其中一針見血地指出:Stargate的國庫裏有約9200萬美元的現金和以太坊等流動資產!按1.1億美元的總報價計算,LayerZero實際上只用了大約1800萬美元的淨成本(1.1億 - 9200萬),就想買下Stargate的整個業務

更何況,Stargate的業務還在蒸蒸日上:2025年7月單月交易量40億美元,總鎖倉價值3.45億美元,年化協議收入約200萬美元。LayerZero此報價幾乎只相當於把Stargate的淨資產付錢買下,卻未額外爲其未來業務估值付溢價,等於按淨資產收購一個高速增長的生意

有人以Axelar市值類比推算Stargate至少價值4.5億美金以上,這樣看來,1.1億的價格的確有點"佔便宜"的味道。

治理過程的"利益衝突"疑雲

更讓社區不爽的是,這次收購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嫌疑。Stargate基金會董事會一半成員是LayerZero指派的,這讓很多人懷疑,無論社區怎麼投票,這個提案都會通過。

雖然LayerZero團隊承諾所有內部人員的STG都不參與投票,但"內部交易"的感覺還是讓社區很不舒服。

修正案:給長期支持者的"甜頭"

面對質疑,LayerZero迅速做出了調整:在合並後的前6個月,Stargate總收入的50%繼續分給那些長期質押STG的用戶(veSTG持有者)。這一招非常有效。雖然總價沒變,但通過照顧最忠誠的持有者,新提案獲得了壓倒性支持,最終支持率達到88.6%。

這個過程很有啓發性:在DAO治理中,安撫核心利益相關者比單純提高價格更重要。那些長期質押的用戶代表了項目的鐵杆粉絲,他們的態度往往決定投票結果。

WORMHOLE強勢攪局:意在何爲?

就在LayerZero和Stargate的收購投票進行得熱火朝天時,2025年8月21日,Wormhole基金會突然發難,公開表示LayerZero的報價"嚴重低估了Stargate的價值",準備提出"更高的報價",並要求暫停正在進行的投票5個工作日。

WORMHOLE的多重動機

Wormhole此舉可謂"一石多鳥":

戰略收購:同處跨鏈賽道,Wormhole與Stargate實現跨鏈資產轉移的方法完全不同,各有優劣:

  • Wormhole採用的是典型的鎖定-鑄造(Lock-Mint)橋模型。用戶在源鏈將資產鎖定在智能合約中,然後Wormhole跨鏈驗證後在目標鏈鑄造出等價值的包裝代幣(如Wormhole版USDC)。若用戶想回到源鏈,則燒毀目標鏈的包裝代幣,觸發源鏈合約釋放原生資產。此模式下,每種跨鏈資產都會產生一個對應的包裝資產(例如Solana上的ETH其實是Wormhole鑄造的weETH)。Wormhole的鎖定鑄造模式資本效率更高——不需要多鏈預置巨額資金,只要有用戶自帶資產鎖定即可橋出等量資產;但缺點是引入包裝代幣,用戶和應用需要信任這些代幣有1:1資產背書,並可能面臨兌換麻煩。
  • Stargate採用的是多鏈共享流動性池模型。簡單說,在各支持鏈上部署資金池(主要爲穩定幣等資產),當用戶從源鏈橋出資產時,將資金注入源鏈池並在目標鏈池提取等值資產,從而實現原生資產的直接跨鏈交換。整個過程通過LayerZero的消息傳遞協調兩端池子的資產增減。Stargate的亮點在於無需發行包裝代幣,用戶在目標鏈獲得的是目標鏈的原生資產(例如跨鏈轉移USDC,從以太坊存入後,直接在Polygon提取原生USDC),避免了傳統橋產生各種包裝版本資產的繁瑣和兌換成原生資產時滑點風險。但缺點是需要在每條鏈事先準備大量流動性,資本效率相對較低,且存在池子資金深度和在鏈間的平衡問題。

Wormhole認爲,如果能把Stargate(擅長流動性池)和自己(擅長lock-and-mint)結合起來,就能打造一個跨鏈領域的"超級航母",形成市場主導地位。

戰術騷擾:很多人覺得,Wormhole的真實目的可能就是給對手LayerZero"添堵"。你想想,就算最後買不成,能逼着迫使LayerZero支付更高溢價、“花更多錢買回自己產品”,無形中消耗其資源;或者在他們社區裏制造點混亂,拖慢他們的發展節奏。對自己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樹立形象:Wormhole通過這次發聲,也給自己樹立了一個"爲社區爭取利益"的好形象。通過扮演了爲Stargate股東謀求更大利益的“白衣騎士”角色,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

這是一種幾乎沒有失敗風險的競爭策略——要麼搶到核心資產,要麼讓對手多花錢、丟面子

WORMHOLE是玩真的嗎?

任何對Wormhole的評估都繞不開一個重要歷史事件:2022年2月,Wormhole遭受了DeFi歷史上最大的黑客攻擊之一,損失超過3.2億美元。但事件的後續發展很戲劇性:Wormhole的主要支持者Jump Crypto立即自掏腰包,全額補償了所有用戶損失。這一史無前例的"救市"行爲,雖然暴露了早期的安全問題,但也向市場展示了Wormhole背後雄厚的財務實力。

當初3億多的窟窿都能即時填補,籌措資金應不成問題。另外,Wormhole的聲明也強調他們需要時間調研Stargate財務和風險狀況,暗示其確有認真盡調並融資的打算。Wormhole基金會要求Stargate團隊提供詳盡的資產清單、用戶數據、法律風險等信息供其評估。這些舉動表明Wormhole在嚴肅對待這次潛在收購,而非純粹攪局喊價。

誰是贏家?市場影響分析

各方初步反應

Wormhole發聲後,Stargate官方社交媒體一反之前與LayerZero互動的熱絡態度,選擇了噤聲不表態。LayerZero聯合創始人Bryan則在X平台上簡短回應:"這事不可能發生"("That's not happening.")。由此看來,LayerZero對Wormhole的橫刀奪愛相當排斥,表明不會輕易讓步或退出。

市場上的大多數聲音還是認爲,Stargate團隊與LayerZero早已達成內部協議,Wormhole即便喊價,多半只是讓LayerZero多花點錢,最終Stargate仍會並入LayerZero,不會出現戲劇性逆轉。

因此接下來幾天,Stargate社區是否決定暫停原有投票、開啓新一輪競爭性流程,將是關鍵看點。

各方利益分析

  • STG持有者:面臨艱難抉擇:接受LayerZero方案可獲得ZRO生態權益,但0.1675美元的收購價被質疑過低。理想情況是有競爭抬價但最終仍由LayerZero收購,既確保生態協同又拿到更高對價。值得注意的是,許多STG持有者本就看好LayerZero生態,因此支持率較高。
  • Stargate團隊:核心團隊與LayerZero關係密切,LayerZero收購對他們最爲穩妥,可繼續在熟悉環境中發展。若Wormhole接管,團隊去留存疑,可能因文化不合而離開,影響項目連續性。
  • LayerZero團隊:LayerZero收購成功將帶來技術整合、財務增強和市場地位鞏固等多重利好,ZRO已漲15%反映市場預期。風險是競爭可能推高收購成本,稀釋現有權益。但LayerZero基本確定會全力保住這一核心資產
  • Wormhole相關方:無論結果如何都有收益:成功收購將創造跨鏈巨頭,失敗也能削弱競爭對手、提升自身聲譽、試探對手底線。這是一招"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博弈。
  • 普通用戶:短期影響有限,長期看不同歸屬將影響產品形態。LayerZero收購可能帶來更一體化服務(一個平台上完成信息跨鏈與資產跨鏈),Wormhole收購則可能融合**"流動性池"與"Lock-and-Mint"**兩種橋模式。但跨鏈橋集中度提升是趨勢,既有效率優勢也有中心化風險。
  • 其他競爭項目:這場並購戰對其他跨鏈橋也產生示範效應。Axelar、Synapse可能也會成爲大玩家眼中的收購目標。他們或尋求加強護城河,以免步後塵被低價收編;亦或考慮與更大平台結盟自保。

最可能的結局

考慮到LayerZero和Stargate"血濃於水"的緊密關係,再考慮到LayerZero修正案已獲得88.6%的支持率,最可能的結果是Stargate最終被LayerZero收購。兩者的團隊歷史、技術集成和戰略協同是外部競購者難以比擬的優勢

不過,Wormhole的介入並非毫無作用。它成功地將"低估值"議題公開化,給LayerZero帶來了輿論壓力。因此,LayerZero可能會在最終方案中適當提高報價或增加其他激勵措施

行業意義:成熟市場的標志

這次事件標志着加密行業從技術驅動的"蠻荒時代",進入戰略整合與商業競爭並存的"成熟時代"。

我們看到了三個重要趨勢:

  1. "協議並購"時代來了:以後,項目之間的競爭可能不再只是寫代碼、拉用戶,還會像傳統商業世界一樣,出現真金白銀的收購,甚至是"惡意收購"。
  2. DAO不再是擺設(起碼這一次不是):我們看到了社區的力量。一個組織良好的DAO,真的可以在上億美元的商業決策中,爲自己爭取到話語權和利益。
  3. 理想與現實的平衡:去中心化理想(最初Stargate獨立經營)與商業效率需求(現在又要合並成一體)之間的張力更加明顯。去中心化的理想很美好,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爲了效率和生存,有時候中心化的整合與決策也是一種無奈但現實的選擇。

結語

無論Stargate最終花落誰家,這場收購傳奇都將成爲加密世界應對傳統商業戰略的經典案例。它提醒我們,隨着行業的成熟,單純的技術創新已經不夠,資本運作、治理智慧和戰略眼光同樣重要。

這場跨鏈橋大戰還在繼續,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結果。不管怎樣,它都已經爲整個行業的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就像一個十字路口,預示着我們正從一個自由探索的時代,邁向一個巨頭林立、合縱連橫的新階段。

  • 本文基於公開信息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加密貨幣投資存在較大風險,請謹慎決策,DYOR。
  •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支持!
W7.37%
ZRO7.0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