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Citi Institute發布"數字美元"研報。研報主要觀點包括:2025年可能成爲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部門應用的關鍵節點,這一趨勢由監管變革推動。預測2030年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在基本情形下可能達到1.6萬億美元;樂觀情形下可能達到3.7萬億美元,悲觀情形下約爲5000億美元。預計穩定幣供應仍將以美元計價爲主(約90%),而非美國國家則會推動本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美國針對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可能會推動對美國國債的新增需求,到2030年,穩定幣發行方可能成爲美國國債的重要持有者之一。穩定幣通過替代存款,對傳統銀行業構成一定挑戰。但也可能爲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新的服務機會。穩定幣運作機制穩定幣是一種通過與參考資產掛鉤來維持穩定價值的加密貨幣。關鍵組成部分包括:穩定幣發行方:負責通過持有等值基礎資產來維持價格掛鉤。區塊鏈帳本:記錄交易,提供透明度和安全性。儲備與抵押:確保每個代幣都能按掛鉤價值贖回。數字錢包提供商:允許用戶存儲、發送和接收代幣。穩定幣市場現狀截至2025年4月,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超過2300億美元,同比增長54%。排名前兩位的穩定幣主導市場,市場份額超過90%,USDT居首,USDC次之。2025年Q1穩定幣月交易量在6500-7000億美元之間,約爲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水平的兩倍。支持加密生態系統是穩定幣的主要應用場景。穩定幣採用驅動因素實用優勢: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可用。宏觀需求:對沖通脹、促進金融包容。現有機構支持:銀行和支付提供商的整合推動合法化。監管明確性:允許銀行和金融服務業採用穩定幣。用戶體驗:融入現有支付方式,推動普及。創新與效率:爲傳統銀行存款增加新功能。穩定幣市場規模預測Citi Institute預計,2030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基準情形爲1.6萬億美元,樂觀情形爲3.7萬億美元,悲觀情形爲0.5萬億美元。預測基於以下因素:部分美元從紙幣轉向穩定幣家庭和企業將部分短期流動性重新配置到穩定幣公共加密貨幣市場的增長穩定幣市場展望樂觀情景:到2030年市場規模可達1.5-2.0萬億美元,滲透到全球貿易支付、匯款和主流銀行業務中。關鍵假設:有利監管環境市場參與者間的信任價值鏈收入合理分配廣泛採用連接新舊基礎設施的技術悲觀情景:市場規模停滯在3000-5000億美元,僅限於加密生態系統和特定跨境用例。潛在限制因素:穩定幣儲備故障或脫鉤事件使用摩擦和成本央行數字貨幣競爭監管收緊主要應用場景加密貨幣交易:佔穩定幣使用量的50%左右。企業對企業支付:可能佔20-25%。消費者匯款:可能佔10-20%。機構交易和資本市場:可能佔10-15%。銀行間流動性和資金管理:可能不到10%。穩定幣與傳統金融穩定幣市場可能出現類似銀行卡行業的演變,包括新參與者加入和國家戰略考量。許多國家可能繼續專注於開發央行數字貨幣,作爲國家戰略自主權的工具。穩定幣爲銀行帶來機遇與挑戰:機遇:新的商業機會和收入增長點。挑戰:可能影響銀行存款和放貸能力。總體而言,穩定幣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監管環境、市場參與者行爲和技術發展將共同塑造這一新興市場的未來格局。
Citi研報:2030年穩定幣市場規模或達3.7萬億美元 監管框架將推動國債需求
2025年4月25日,Citi Institute發布"數字美元"研報。研報主要觀點包括:
2025年可能成爲區塊鏈在金融和公共部門應用的關鍵節點,這一趨勢由監管變革推動。
預測2030年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在基本情形下可能達到1.6萬億美元;樂觀情形下可能達到3.7萬億美元,悲觀情形下約爲5000億美元。
預計穩定幣供應仍將以美元計價爲主(約90%),而非美國國家則會推動本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
美國針對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可能會推動對美國國債的新增需求,到2030年,穩定幣發行方可能成爲美國國債的重要持有者之一。
穩定幣通過替代存款,對傳統銀行業構成一定挑戰。但也可能爲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新的服務機會。
穩定幣運作機制
穩定幣是一種通過與參考資產掛鉤來維持穩定價值的加密貨幣。關鍵組成部分包括:
穩定幣發行方:負責通過持有等值基礎資產來維持價格掛鉤。
區塊鏈帳本:記錄交易,提供透明度和安全性。
儲備與抵押:確保每個代幣都能按掛鉤價值贖回。
數字錢包提供商:允許用戶存儲、發送和接收代幣。
穩定幣市場現狀
截至2025年4月,穩定幣總流通供應量超過2300億美元,同比增長54%。排名前兩位的穩定幣主導市場,市場份額超過90%,USDT居首,USDC次之。
2025年Q1穩定幣月交易量在6500-7000億美元之間,約爲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水平的兩倍。支持加密生態系統是穩定幣的主要應用場景。
穩定幣採用驅動因素
實用優勢:速度快、成本低、全天候可用。
宏觀需求:對沖通脹、促進金融包容。
現有機構支持:銀行和支付提供商的整合推動合法化。
監管明確性:允許銀行和金融服務業採用穩定幣。
用戶體驗:融入現有支付方式,推動普及。
創新與效率:爲傳統銀行存款增加新功能。
穩定幣市場規模預測
Citi Institute預計,2030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基準情形爲1.6萬億美元,樂觀情形爲3.7萬億美元,悲觀情形爲0.5萬億美元。
預測基於以下因素:
部分美元從紙幣轉向穩定幣 家庭和企業將部分短期流動性重新配置到穩定幣 公共加密貨幣市場的增長
穩定幣市場展望
樂觀情景:到2030年市場規模可達1.5-2.0萬億美元,滲透到全球貿易支付、匯款和主流銀行業務中。
關鍵假設: 有利監管環境 市場參與者間的信任 價值鏈收入合理分配 廣泛採用連接新舊基礎設施的技術
悲觀情景:市場規模停滯在3000-5000億美元,僅限於加密生態系統和特定跨境用例。
潛在限制因素: 穩定幣儲備故障或脫鉤事件 使用摩擦和成本 央行數字貨幣競爭 監管收緊
主要應用場景
加密貨幣交易:佔穩定幣使用量的50%左右。 企業對企業支付:可能佔20-25%。 消費者匯款:可能佔10-20%。 機構交易和資本市場:可能佔10-15%。 銀行間流動性和資金管理:可能不到10%。
穩定幣與傳統金融
穩定幣市場可能出現類似銀行卡行業的演變,包括新參與者加入和國家戰略考量。
許多國家可能繼續專注於開發央行數字貨幣,作爲國家戰略自主權的工具。
穩定幣爲銀行帶來機遇與挑戰:
機遇:新的商業機會和收入增長點。 挑戰:可能影響銀行存款和放貸能力。
總體而言,穩定幣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監管環境、市場參與者行爲和技術發展將共同塑造這一新興市場的未來格局。